在河南,有一条河一直静静地守护着郑州人,她安静得几乎让人忘记了她,Zui近她却因为一个工程成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,它就是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。今天,就让我们从贾鲁河的故事开始说起。
楚汉以她为界,因贾鲁治河得名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贾鲁河也不例外。说起贾鲁河,许多人都认为她是郑州一条普通的河流,甚至一些人都不知道她。实际上,贾鲁河是一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河流,古人又称“小黄河”。她的前身便是楚汉相争时期的“鸿沟”。“鸿沟”是中国古代Zui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河,始建于战国魏惠王十年(公元前361年),后又称“汴河”“惠民河”,历经秦、汉、魏晋南北朝时期,因其水量充沛,可通舟楫,一直是黄、淮间主要航运交通线路之一。后因逐年淤积等原因,河道行洪、通航能力逐渐衰退,并导致洪水泛滥。
公元1351年,元顺帝任命工部尚书贾鲁为总治河防使。贾鲁(1297~1353年),字有恒,山西高平人(今山西高平),早年任儒学教授、户部主事等官职,后官至监察御史、行水督监。他指挥十五万民夫和两万士兵,采取疏塞并举,先疏后塞的方法,治河工程从四月二十二日兴工,七月就凿成河道280多里,八月将河水决流引入新挖河道,九月通行舟楫,十一月筑成诸堤,全线完工,使河复归故道,南流合淮入海,治河大功告成。这就是我国治黄史上的“贾鲁治河”,贾鲁河而得名。
旧时容颜不复,二治贾鲁迫在眉睫。
据记载,贾鲁河发源于新密、荥阳两市交界处,流经郑州市西部、北部、在东部出境,全长256千米,流域面积5896平方千米。其中,郑州市境内长137千米,流域面积2750平方千米,因其环抱着郑州市区,被称为郑州的金腰带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贾鲁河,水量充沛,可通舟楫至中牟县,通过柿园水厂每天向市区供水10万立方米。上游三李村的姐妹温冰泉、西流湖、金海水库、尖岗、常庄水库景色秀丽、鱼虾成群,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现在的贾鲁河郑州段河道淤塞严重、行洪断面窄,有个别地方河道宽度还不足半米;跨河建筑物标准不足、桥梁阻水,部分村民在河道中种植经济作物,甚至将建筑物建在河道内,严重阻碍河道行洪;水质污染严重、沿河生态环境差,沿岸居民及工农业生产区随意向河内倾倒垃圾、排放污水;防洪标准低,严重影响郑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和郑州市的对外形象。贾鲁河综合治理迫在眉睫。
本次综合治理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,在河道生态治理的基础上,结合海绵城市“渗、净、滞”的技术手段,在河道形态设计上还原自然多变的风格,以“滞”留雨洪水;植物营造和生态修复上水岸结合、四季常绿,以“净”化雨洪水。驳岸和铺装形式上以透水性材料为主,以“渗”透雨洪水。铺装用的透水性材料就是陶瓷透水砖,生态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水性,能够快速渗透雨水。河南陶瓷透水砖是利用陶瓷原料经筛分选料,组织合理颗粒级配,添加结合剂后,再经成型、烘干、高温烧结过程而形成的透水建材。
我们相信,铺装了生态海绵砖的贾鲁河生态长廊,会使这条古老的河流迎来一场华丽的蜕变。可以想象,那时的贾鲁河,水流清澈,波浪相拥;蜿蜒两岸,树木葱茏,柳翠花红,胜迹点点,将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。